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1年2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四十岁,“他”发现自己是女生 | 推荐

Tommy Tan 三男一宅 2020-08-31

本文由公益组织跨之声(公众号:跨之声)授权首发


文|张亦几点


结婚十年,作为两个孩子的“父亲”,“他”(乔丝琳)现在决定做一个女人,而下一个人生任务是,向太太和孩子出柜。


1




不一样的「男孩」


口红笨拙地涂到了下巴,眉毛被画得一深一浅,上衣草草地塞进裙子,穿上不合脚的高跟鞋,……


已经四十岁的乔丝琳回忆儿时岁月时才发现,关于性别认同的漫长探索,早已经拉开帷幕。


小时候,他五官精致,常令亲朋好友大赞可爱,甚至有人误将他当作女孩。


也是在小时候,他喜欢玩过家家、穿女生的衣服,以及偷偷用妈妈的化妆品,把自己打扮成女孩子。

该漫画由受访人Jocelyn(乔丝琳)创作


但随着慢慢长大,乔丝琳隐隐约约觉得自己「出了问题」。


升到高中,他刻意剪了寸头,留了一脸扎人的胡茬,想尽可能地让自己看上去「男生」一点。


但对外貌的种种修饰遮掩不住他的内心世界:他成了不合群的、沉默寡言的「男孩」。


与许多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与青春的男同学们不同,他全身心地沉浸在古籍和小说的世界里,闲暇时用做手工和写作打发时间。


后来,他去到日本留学。在那里,他遵从内心的选择,开始留长发、化淡妆、穿中性服装。


因为开放的社会环境,乔丝琳觉得自己或许和别的男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——只不过是审美不同罢了,就像有的男生日常喜欢穿西服,有的哪怕去面试也穿运动装。


他没想过性别认同的议题,而是与别的男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、工作,以及和心仪的女孩交往。


Photo by Marvin Meyer on Unsplash


恰逢千禧年,他在日本打工时遇到了后来的太太。


她温柔、善良、包容,总是给乔丝琳鼓励。乔丝琳成绩优异、前程锦绣,也愿意花时间陪伴伴侣、照顾家庭。


这对令人称羡的神仙眷侣在几年的爱情长跑后,结婚生子,搬回了故乡上海。


如世界上许多新婚伴侣一般,他们的人生稳步向前——为了孩子和老人而忙碌,也享受着平淡生活里的快乐。


「在旁人看来,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吧。」乔丝琳笑着拢了拢耳边的碎发。


然而跨性别的身份认同,成了相知二十年后,乔丝琳和太太平淡生活里的刺。


2




接下来该怎么办?


太太对乔丝琳略带女性化的气质十分宽容,甚至以一种半是好玩、半是好奇的态度参与。


有一回,太太与乔丝琳一起拍了女装写真。拿到照片后,看着女生模样打扮的自己,乔丝琳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。


但紧接着,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:这样是不是不太正常?


乔丝琳带着前所未有的恐惧,打开电脑寻找资料。


由于对跨性别一无所知,他只能漫无目的地用日常语言搜索:男生穿女装,男生觉得自己是女生,……


他先接触到了「伪娘」群体。


看着「伪娘」们穿着裙子的精修图片,虽然样子和自己的女装写真类似,但乔丝琳却很快意识到了不同——


他从未觉得自己是一个女性模样打扮的男生,而是与此相反。


「我觉得,我本身就是一个女生。」


直到看见跨性别社群时,他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: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和他一样,不愿被自己的身体定义性别。


象征跨性别群体的蓝粉白旗

Photo by Kyle Kx on Unsplash


网络社群带来的归属感缓解了内心的孤独,却难以消解生活中日益紧逼的惶恐。生理和心理之间的裂痕日益扩大,他却迟迟不敢确认。


终于,乔丝琳鼓起勇气走进精神科,问出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:「我生病了吗?我觉得自己是女生,这正常吗?」


医生告诉他,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承认了跨性别不是病,因此他无需接受治疗。


他只是不一样。


乔丝琳松了一口气——原来自己没生病。


他可以用更舒服的方式,作为女生「就这么活下去」。


从此,他成为她。(编者注:下文开始用“她”来表述乔丝琳


图片来源:世卫组织中文官网


但她内心的困惑丝毫没有减少——既然跨性别不是病,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「治疗」或者「纠正」她。


「那我的家庭,我的太太和两个孩子,还有我的社会角色,又应该怎么办?」



3




向妻子出柜


婚姻生活与性别认同像分岔的两条小径,哪边都找不到方向标。


Photo by Kyle Glenn on Unsplash


乔丝琳第一次报名了面向跨性别社群的线下公益讲座。她想找到伙伴,想知道和她类似的人,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挑战。


活动组织者用微信发来提醒,她一次次刷着活动介绍,熟悉着流程和地点。


她看到有十几个社群伙伴会参加,内向的她有些紧张——会很尴尬吗?每个人都要分享自己的故事,到时候该如何说出口呢?


她犹豫了,最后硬着头皮出门。


乔丝琳小心翼翼地走进活动场地。虽然在上海出生长大,但她从未想象过魔都的繁华市区中,也潜藏着温情的避风港——


温馨的小酒馆,十几把椅子围成一圈,中年心理老师说话温柔坚定,却又一针见血、直指人心。


活动从「说出自己是跨性别」开始。


在对着十几个眼神充满鼓励的观众说出「我是乔丝琳,我就是跨性别」时,她忽然放松了下来。


「一下子话就说开了。」乔丝琳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。


Photo by Eberhard Grossgasteiger on Unsplash


和所有的伙伴一样,她讲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:「我是跨性别者,我有太太和两个孩子。」


她也问出了心中的困惑:「怎么让我的孩子知道我是跨性别女性呢?」


「理解别人的不理解,接受别人的不接受。」乔丝琳记住了老师这句话。


就像婚姻中曾经历的大大小小分歧一般,乔丝琳决定用沟通寻求太太的理解。


这个过程并不简单,乔丝琳更像是又经历了一遍漫长的自我认同过程,反反复复地怀疑、犹豫、绝望、无助……


然而,乔丝琳心里清楚,对于她的出柜,太太几乎必然会拒绝和回避。


「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。」乔丝琳有时也不知道,该如何面对自己。


或许,唯有坦诚吧。


「不管我的性别认同是什么,我对太太的爱都没有改变。」说到这里,乔丝琳放低了声音,「如果她可以接受的话,我希望能和她继续生活下去。」


Photo by Ehimetalor Unuabona on Unsplash


向妻子出柜之路并不一帆风顺。


经历了争吵,也经历了反复沟通和抱头痛哭,平静下来的妻子最后同意,在工作日对她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,允许她在单位以女性的妆容和穿搭示人。


但在周末和家人外出时,太太希望她中性打扮,维护家庭的体面,而这也是妻子的原则。


乔丝琳的底线则是坚持留一头长发,这是她心中女性身份的代表和象征:「这样让我更舒服一点。」


「妻子有她的原则,我也有我的底线。」乔丝琳眼神坚定。


4




我的爸爸是女生


乔丝琳的问题并未就此结束。她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,如何向两个孩子解释「我的爸爸是女生」。


对于还在念幼儿园和小学二年级的两个孩子来说,性别认同、性倾向这些词汇,或许还是太抽象的概念。


乔丝琳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十分谨慎。


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环节,是一家人的亲子温馨时刻。有时,她会寻找一些国外的性别中立绘本和故事,提到「这个世界上不止有男生和女生」。


她希望营造包容的家庭氛围,允许孩子探索自我。


她的小儿子喜欢粉色和打扮,乔丝琳不会反对他的爱好,更不会告诉他,喜欢粉色是不对的,蓝色才属于男生。


不过,她也不想强迫孩子接受她的性别认同。


「我尊重他们或许不能接受我,但这(指性别认同)确实不可以改变。」


朋友们,可千万别低估了这个决定背后的勇气——天下哪个父母不期待孩子的认同与爱呢?

受访人Jocelyn(乔丝琳)描绘的孩子形象


但孩子总会受到大家庭乃至社会环境的影响。


去年深秋,当忙碌了一天的乔丝琳回到家时,小儿子望着她怯生生地说:


「爸爸,我不希望你变成女生。」


乔丝琳一僵,心里就像一个轻飘飘的气球,忽然灌了铅坠在地上——有点难过,有点泄气,还有点懊悔和自责。


她心里清楚,孩子当了老人的传话筒——这是乔丝琳的母亲常对她说的话。


她不想用孩子作为和父母辈对抗的工具,更不想迁怒于小儿子,却又一时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,只好装作没听见。


但令她欣慰的是,乔丝琳知道孩子不是这么想的。


一次,孩子在家中玩寻宝游戏时,偶然翻到很多年前的全家福。乔丝琳看着照片里短头发、留胡子的自己,一时恍如隔世。


她笑着指着那个「小个子男人」,问孩子:「你觉得照片里的爸爸好看,还是现在的爸爸好看?」


小儿子不假思索地说:「现在的爸爸好看。」


后来,她常常回味这七个字的回答,每次都能体会到举重若轻的灵魂震颤。


隔了几天,孩子又试探着说:「爸爸,我不想要你变成女生。」


这次乔丝琳没有慌。她把孩子拉到安静的角落,试着沟通:


「成为女生是爸爸现在想做的事,那么我为什么不能穿女生的衣服呢?


「就好像你想看电视,爸爸妈妈强迫你不能看,却不和你商量,你会是什么感受呢?」


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,于是她笑了笑,催孩子快点洗手吃晚饭。


Photo by Jiroe on Unsplash


「慢慢来,我希望孩子们能逐渐接受我的跨性别身份。假如尝试过了还是不行,我也希望他们能平静地看待。


「亲人、伴侣、孩子,我们愿意进入彼此的生命,我们能维系彼此间的关系,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性别是男还是女,而是因为我们有血缘、亲情和交流。


「我不觉得跨性别是直接定义我的东西。就算我是一个顺性别的男生,依然会有很多人不认同我。」


是爱和包容,将人和人联系在一起。



5




到社群里去


乔丝琳就职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,医疗背景的同事们很快接受了她的跨性别身份。


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令她惊喜——不相熟的同事看到了她女性化的装扮,不会特地跑来质疑,而她在自己的部门已经出柜,也得到了接受和尊重。


大环境当然不完美。


在孩子的学校,她会尽量避免跟老师和其他家长接触,防止困惑和可能的敌意。亲戚们则或者希望她「变回男孩子」,或者在背后指指点点。


乔丝琳常常想起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的感受: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有的还在上大学,有的刚刚毕业不久。


已经工作十余年的乔丝琳惊讶于「TA们真的很有想法」,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思考性别认同的问题,而这个过程她用了十几年。


乔丝琳也看到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。


有年轻人追问律师,怎样才能修改学历和学位证书上的性别标记。


也有很多年轻人传达出对于向父母出柜的忧虑:将亲人放进了更大的柜子里,但亲人们又该如何面对整个社会的不解与恶意呢?


Photo by Jasmin Sessler on Unsplash


乔丝琳感到自己和社群紧紧联系——在身份认同阶段,正是跨性别社群和公益组织,帮助她找到归属感。


她想,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,参加公益活动或许能帮到尚在疑惑的年轻一代。


在未来,作为社群的一份子改变大环境,是她扛起对家人责任的方式。


而在投身社群中的日子里,她享受坦诚、包容的环境,也不期而遇了更多社群朋友。


她是社群活动的常客,也报名了骄傲节的志愿者,还成为了跨之声的签约撰稿人。


改变大环境很难,但乔丝琳并不畏惧——


「改变,不在未来,就是现在」。


1

END

1


合作方


跨之声


跨之声是一家关注中国跨性别群体的公益组织,成立于2019年5月14日。


跨之声致力于开展公众倡导与社群赋能工作,传递爱与包容的理念,消除歧视,为跨性别群体创造更加友善的环境。


微信公众号:跨之声

(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)


三男一宅

在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化的年代里的

同性婚姻实践者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不完美跨儿:病人、斗士与谎言
    来自华裔跨性别孩子家长的一封信
    她是一个浪漫的人,但无法理解浪漫爱情|性别梦
    一位酷儿向母亲出柜后,母亲说自己可能也是性少数|性别梦
    特朗普胜选后,马斯克跨性别女儿宣称要离开美国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